昆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向“數”而行
- 時間:2024-04-15
- 來源:
- 瀏覽:117
來源:昆明信息港
4月12日,昆明市召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公開交流座談會,現場宣布昆明市盤龍區都市產業開發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入選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綜合型),發布《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并通報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為全面做好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總結形成“昆明模式”,昆明市出臺《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行動方案(2023—2025年)》及配套文件,明確任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進一步完善機制保障。其中,圍繞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綠色、安全的目標,建立“1+1+N+X”的數字化轉型組織架構;結合細分行業數字化改造的共性特點和試點企業的個性需求,建立“診轉一體”的服務商、診斷商遴選評價標準體系;推動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創試點樹典型,分批次推進產業數字化診斷、改造,通過遴選出一批“數字領航”企業,逐步帶動細分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
打造數字化轉型生態系統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和城市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昆明市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化轉型戰略,致力于推動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2023年9月,昆明市入選首批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按照試點要求,昆明市將聚焦化學新材料制品制造、民族藥品制品制造、化學藥品制品制造、高原特色電力裝備制造和綠色食品制品制造5個行業的中小企業,通過兩年試點,完成改造400家中小企業的目標。
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以下簡稱“數促中心”)的建設,是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其中一項。按照規劃,昆明市將依托數促中心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匯聚“政產學研用金”各方資源,打造良好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生態。構建政策宣傳、資源對接、評估診斷、平臺支撐等公共服務“窗口”平臺,降低中小企業轉型成本,持續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逐步輻射帶動周邊州市以及南亞東南亞國家開展數字化轉型。
“數促中心致力成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堅強后盾,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我們將致力于打造一個數字化轉型的生態系統,讓每一個合作伙伴、企業都能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身的發展?!睌荡僦行呢撠熑私榻B,截至今年3月底,數促中心已建設完成,預計4月底可正式開展企業服務工作。接下來,數促中心將緊密圍繞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細化分工,穩步推進,重點從平臺建設、供需對接、培訓輔導等方面快速開展工作,依托已組建的專業團隊繼續深化與各類合作伙伴的交流研討,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遴選一批“數字領航”企業
2023年9月以來,昆明市堅持企業主體的原則,從供給、服務、需求三端發力,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遴選全國優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解決方案,征集到包括華為、浪潮、字節、金蝶等127家服務商,其中本省服務商88家,占比69%,通過專家委員會完成40家數字化服務商遴選工作;建立匯聚智庫資源、數字化轉型領域專家學者、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第三方社會組織的昆明市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智力保障。經前期征集,目前已遴選出首批來自國家智庫、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的9位專家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今年3月,該委員會公開征集增補一批專家,形成39位專家組成的數字化轉型專家庫。
為了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助力更多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成為行業冠軍,昆明市先后征集兩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累計征集121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其中,第一批共征集41戶,預計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數字化轉型,第二批共征集77戶,目前正在開展相關工作。
此外,在獲批中央財政支持資金1.5億元支持的基礎上,昆明市還將統籌整合省級財政支持資金、地方配套資金等各類資金,組建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專項資金推進項目建設。為規范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昆明市充分借鑒上海、杭州、福州等城市的經驗做法,編制《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明確管理職責、支持范圍與標準、申報和審核、資金分配與使用、績效管理和監督檢查等內容。根據數字化轉型企業改造實際投入費用,分梯度進行補助,并對“小燈塔”企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鏈式”轉型企業進行獎補。
“昆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不是一戶企業、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努力建設。”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昆明市將強化數促中心運營管理能力,搭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建立數促中心運營機制,指導數促中心聯合綜合服務商、專業服務商、龍頭鏈主企業等多方能力,面向中小企業做好數字化需求牽引和賦能、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保障數字化轉型政策順利實施,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昆明日報 記者楊敏)